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旱码头上听故事 大染坊里有人家

※发布时间:2018-11-5 5:42: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新闻摄影\中国晚报摄影协会会员,网签约摄影师,乐途灵感旅行家,同程约旅行体验师,搜狐、途牛等多家体验达人。

  喜欢古街、古村,源于骨子里流淌的那股血脉。作为大燕国慕容的,天生有一种寻古的情怀。从大燕国的慕容街来到齐国的周村,地域的跨越,时空的穿梭,周村用它独有的风貌迎接了我这个燕国的。

  站在大街的入口,看到周村古商城几个字,没有缘由的已经默默的开始喜欢。走在周村的大街上,只见街区纵横,店铺林立,青砖灰瓦,灯笼高悬,树叶婆娑,人影晃动。

  听着货郎担的吆喝声、拨浪鼓的作响声;看着黄包车在大街上穿梭,游人的闲庭信步;闻着烧饼店散发出芝麻的醇香。这一切都如电视剧的画面,叫醉。而自己分明就在其中,扮演着自己心中的角色。

  作为历史文化古街、鲁商文化发源地、著名影视拍摄的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1775年,乾隆南巡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济南、同时被清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越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

  这个有着“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周村,因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大导演的目光。1993年张艺谋率先在这里拍摄《活着》,相继《探索·发现》摄制《周村寻古》,唐敬睿在此拍摄著名电视剧《旱码头》,王文杰在此拍摄了《大染坊》,张新建拍摄了《东》。

  这么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有底蕴的周村,究竟有何看点让大家趋之若鹜。来到周村,漫步于街巷,不经意间,那印染在蓝、红、绿绸缎上的“大染坊”三个字如五霞耀眼着眼球。

  青砖灰瓦的垒砌,雕梁画栋的描绘,一丝一帛的漂染,影视明星的演绎,大染坊当之无愧的成了周村的天字号商铺。这个位于银子市街90号的大染坊,是周村王家庄克勤堂张安开创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处保存最完好的染坊。

  走进大染坊,三进院落依次叠进。斑驳的树影,凸凹的地面、吱吱作响的纺车,古香古色的作坊,都在传递,一种记忆、一种符号。

  在大染坊,可以看到白发的老大娘从容地摇车纺线或者坐在织布机前掷梭,也可以看到健壮的汉子在里面染布,还可以看到变魔术的艺人在这里表演绝活。

  天气晴朗的日子,大染坊的院子里,高高的竹架上悬挂着里染出的一幅幅大红、深绿、鹅黄和蓝底白花的印染布。明亮的色彩衬着青砖古墙,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仿佛是一部老电影中的场景,又仿佛是儿时看到的某个画面。

  状元府是周村唯一的一座状元府邸,是周村历史上唯一的、清代武状元王应统的府邸,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时年25岁。初授陕西中利民参将,开始军旅生涯。1696年,新疆贵族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康熙亲率大军远征,点名让王应统随同,负责粮草供应。千里远征,有的部将为方便,把粮草卖掉以减轻负担。唯有王应统深谋远虑,恪尽职守,粮草随运,最后只有的他的部队避免了粮草匮乏之苦,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我看来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武状元,其府邸应该是恩赐。可位于周村的状元府,确是王应统回乡后,看到周村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是颐养的好地方。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丝市街北侧自己掏腰包购置土地数亩,建造的简朴典雅的住宅。王应统与家人在此除接待亲友外,就是习文练武,吟诗作画。后人们吧这个府邸称为“状元府”,门前的街巷被人们称为“状元街”。

  状元府前后有三进院落,均是青砖灰瓦,整个布局严谨合理,即有官宦府第的庄严肃穆,也有大户人家的生活排场。青砖灰瓦的院落肃穆幽静,两株粗大的石榴虬龙腾空,漆的状元楼高大华贵,门额之上黑漆匾牌“状元及第”四个大字闪着。

  状元府既保持了北方四合院的方方正正特点,又吸取了南方亭榭楼阁花园的长处。典雅、舒适、清静、宽阔,布局合理,幽美。《长山县志》这样记述王应统:“自服官以迄家居,囊无长物,唯有两袖清风,图书数卷而已”。

  如果说大染坊是周村的天字号商铺,状元府是周村唯一的府邸,那么周村最有名气的美食莫过于周村烧饼。一张圆圆的薄薄的烧饼,它不仅浓缩了周村地区的饮食文化,还了鲁商的发展历程与辉煌。

  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名优特产之一。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制成后,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形似满月,拿起一叠,有唰唰之响声,如风中之白杨。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如此之薄的烧饼,已集无数荣耀于一身,并建成了一座3000平方的烧饼博物馆。2008年,“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周村烧饼营业额达8000万元,上缴利税750万元。周村烧饼已经成了周村的一张名片,将周村的“烧饼文化”远扬到海外。

  行走在周村,古老的记忆会随着一副大红对联、一个特定的场景而复活。一个电影放映机,一个小木墩,瞬间把我拉回到儿时。看一场露天电影,绝对是哪个年代生活的最高境界。

  周村就用这样一座电影博物馆,能完全还原记忆中那个难以磨灭的画面。挂在墙上的银幕,身后的播放机,以及坐了满街巷的大人孩子。笑声、抽泣声也都会在那一刻同期声的出现脑海中。

  在周村,与电影博物馆举案齐眉的,还有票证博物馆、大清邮局等。票证博物馆里,各个年代的粮票、布票和一些票证成了这里的主角。看着这些在历史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票证,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曾经的它们伴随我走进粮店,走进商店,走过成长的年代。绝美艳妇

  瑞蚨祥作为服装界的大亨,在周村的大街上赫然的耸立着,这让我多上有点吃惊,瑞蚨祥不是在吗,难道这里开了分号?

  走进瑞蚨祥,才略知一二。道光元年瑞蚨祥在周村大街首先挂牌,一八三五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落户,一八七六年,二十出头的掌门人孟洛川投资八万白银,在大栅栏创立瑞蚨祥绸布点,把生意做到了帝都。慈禧太后过生日,去瑞蚨祥定做礼服;袁世凯要当,去瑞蚨祥做龙袍;中华人民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布料也出自瑞蚨祥,可见瑞蚨祥当年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位于周村的瑞蚨祥,店门口有抱拳作揖作迎客状的雕塑,店里有旧式的板凳,有古旧的柜台,柜台上有成卷的布帛。

  周村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商城,继承了鲁文化醇厚、深邃、悠远的本质,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花灯、皮影戏、鸣锣开市等民俗都让周村独具魅力。走进周村博物馆,如同穿越在古村落。各个年代各种式样各种材质的油灯、烟枪、瓷枕木枕,木匠工具,木制的桶、盆、盒、橱、升、斗,走出人们视野的风箱、油篓、棒槌、石磨,从早期的拨浪鼓到近代的留声机,从男人用的酒壶到女人三寸金莲所穿的尖尖布鞋,应有尽有。

  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闪烁着人类进化的,足以让今人从中祖辈生产的艰辛、生活的颠沛以及生命的智慧,而隐藏在藏品背后的故事,也正是我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脉。

  周村是慢的城市。来到这里,一切都不用急,可以放慢脚步,细细观赏明清时期的古建遗风;可以坐下来,耐心聆听老里的周村;亦可以细心挑选自己心仪的物件;还可以换上自己喜欢的旗袍,穿上高跟鞋,在青石板上踩出周村独有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