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南通市民营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7-28 8:26: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党的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并为区域文化高地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在市委、市领导下,南通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支撑的民营文化产业,近年来也取的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制约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

  一是单位数量稳步增长,成为文化产业主力军。2016年南通市“四上”文化产业单位830家,其中民营文化产业单位700家,比2015年增加71家,增幅达11.3%;民营文化单位占文化产业单位达84.3%,比201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构渐趋合理。2016年南通市“四上”民营文化产业单位中,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比例为37.1:13.9:49.0,服务业单位数占比49%,比2015年提升1.1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31.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20.3%,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三是行业集聚现象凸显,特色产业突出。2016年南通市700家“四上”民营文化产业单位覆盖69个行业小类,其中单位数两位数以上的有15个行业小类,共计533家单位,占比达76.1%。单位最多的行业为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135家单位,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增加值66.8亿元,从业人员和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3.4%、50.3%。其次是广告业和工程勘察设计,均有82家单位。这些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形成了我市的特色民营文化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经营状况,我们对30家民营文化企业发放了调研问卷,对民营文化企业的产业分布、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发展瓶颈等方面进行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我市民营文化企业运营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一)民营文化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部分单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问卷结果显示,30家单位27家实现盈利,盈利面90%。36.7%的单位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较上年有所好转,33.3%的单位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与上年持平,30%的单位经营状况出现恶化。

  (二)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调查的30家民营文化单位11家单位核心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占比36.7%;6家单位核心技术来源于引进和模仿,占比20%;11家单位缺乏核心技术,占比36.7%。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等。调查结果显示,30家单位中16家单位无研发经费投入,占比53.3%;14家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016年研发投入超百万的有8家,其余6家单位研发投入在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企业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研发投入力度较小,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单位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仅个别企业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三)政策宣传存在短板,文化扶持力度不足。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和文化扶持力度,但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尽如人意。受访单位中80%的企业表示不知道有文化企业优惠政策,仅10%的单位表示知道有优惠政策且申请兑现。超过7成的单位表示不知道有文化扶持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仅13.3%的单位表示知道有文化扶持资金且申请兑现。

  (四)部分单位从业人员有所下降,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40%的受访单位从业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46.7%的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减少,13.3%的单位从业人员较上年持平。企业员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量下降,不需要那么多员工,其次是用工成本太高,不愿多招人,或者很难招聘到适合的人才。从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来看,46.7%的单位对员工学历无要求,36.7%的单位要求专科以上学历,10%的单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五)企业税负较为合理,前景预期较为乐观。问卷结果显示,63.3%的受访单位认为2016年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合理,30%的单位认为税收负担较重,仅6.7%的单位认为税收负担非常重。在对将来的预期上,仅半数企业持乐观态度。46.7%的单位预计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会增加,23.3%的单位预计有所下降,30%的单位预计持平。

  近年来以来,我市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规模偏小、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不深、科技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个别企业亏损严重。2016年全市700家“四上”民营文化产业,629家单位实现盈利,盈利面89.9%,比2015年下降3.3个百分点。“四上”民营文化企业营业利润43.3亿元,仅江苏天海服饰、江苏恒源丝绸和亚伦集团3家单位营业利润超亿元,比2015年减少一家。个别企业亏损严重,携程信息技术和同洲电子2016年分别亏损1.1亿元和0.7亿元。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融资平台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个普遍的问题,对于民营文化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在技术含量、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弱势,自然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投资资本。从单位规模来看,2016年全市700家“四上”民营文化企业中,大型企业仅8家,占比仅1.1%,中型企业70家,占比仅10%,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小型企业509家,占比72.7%。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区成民营文化产业洼地。从单位数量看,市区仅马伊琾占两成。2016年市区“四上”民营文化产业单位数152家,占全市比重仅21.7%,远远低于县区数量。从单位规模看,市区单位单体规模高于县区。市区“四上”民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2万人,营业收入160.4亿元,平均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146.5人、1.1亿元,分别为县区的1.6倍、1.5倍。从经营状况看,市区单位不容乐观。2016年市区“四上”民营文化产业营业利润6.3亿元,占全市比重仅14.5%,市区单位实现增加值33亿元,占比24.8%。

  具体来看,如皋市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其民营文化产业也是一枝独秀,单位数达189个,高于市区整体数量,占全市比重达27%,实现增加值31.6亿元,占比23.8%;开发区单位数仅10个,且经营状况不佳。

  针对以上南通市民营文化产业的特点和问题,为促进新形势下我市民营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增强民营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明确职能,积极打造民营中小企业的孵化平台。在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基础上,更加积极的利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强化服务体系,设立中小文化企业创业基金和创业工作室性质的孵化器,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长期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他们走专业化发展的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打破条块分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破经济条块分割的,建立跨地区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发达地区支柱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引导和规划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相关产业链环节的转移,着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类型。

  三是引导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创新,打造自有品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在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使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培育文化品牌应该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打造真正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切实改变民营文化企业融资难局面。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营文化设施和产业项目搭建,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款、境外资本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