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中科院院士80年前大学数学笔记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体

※发布时间:2016-8-20 10:39: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80年前的超级“学霸”如何记笔记?近日,东南大学档案馆收到校友、“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家人捐赠的一批遗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课堂笔记不仅用全英文记录,字迹工整如印刷体一般,很多年轻人看了感觉“自愧不如”。黄纬禄院士高中毕业于扬州中学,1936年,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东大能源与动力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电机工程系”)。

  “挺震撼的!”李宇青跟记者形容了见到笔记时的直观感受。不仅如此,档案馆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都认为,黄院士的数学笔记字迹清晰工整,像印刷体一般!还有东大校友看到笔记感叹,“连运算符号看上去都像是打印的一样,吾不及院士之十一。”

  黄纬禄院士的女儿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家人在整理资料时,才发现了这本笔记本。对黄院士的家人来说,这本“微分方程”笔记非常珍贵,是父亲在大学学习期间唯一一本写有自己名字的全英文笔记本。黄道群说,考虑到这本笔记对东南大学意义特殊,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虽然难以割舍,但他们最终还是将“原本”捐赠给东大档案馆,并接受档案馆制作的“复制本”,留作纪念。

  “父亲写字一直都是这么工整。”黄道群介绍说,父亲是安徽芜湖人,高中考入当时全国知名的扬州中学。当时扬州中学的数、理、化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父亲当时所在的班级,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排在年级倒数。后来,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全班奋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高中毕业时,黄纬禄的“英文关”基本过了,上大学后,他的英语水平比很多同龄人高一截。黄纬禄还曾经去英国留学,回国工作后,英文虽然用得不多,但和从国外来的朋友用英文交流、开玩笑都很流利。

  黄纬禄的“学霸”潜质从考大学时就显露出来了。1936年,黄纬禄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4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大学。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的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考了满分,数学系还曾为此和电机工程系“抢”这个“好苗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曾发表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金陵晚报曾对南京高校学生做过调查,高校课堂上,用手机拍PPT(电脑课件)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学生干脆不做笔记,就等着拷贝老师的讲课课件,然后坐在电脑前,一页页整理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记笔记只是形式,如果复习的时候“用心”,那和上课记笔记效果差不多。

  研究生小吴学的是经济学,他告诉记者,同学之中,拿笔记本专门记笔记并且整理归纳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将重点记在书上,还有人喜欢用活页纸,回去再装订。是否记笔记,还要看课程难度,像高等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些比较难的课程,记笔记的人会多一些。

  比如,2013年,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金陵中学学生费欣意,她的课堂笔记就和教科书一样工整,简直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翻开小姑娘的笔记本,不仅字写得好看,对不同的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区分,例如英语单词用黑色笔抄写,引申出的词组就用蓝色笔抄写。

  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小学校长林慧敏告诉记者,她长期观察发现这样一种趋势,那些字迹工整的孩子,不仅写字认真,还会把这种“认真劲儿”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们审题时会更细致一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效果确实更好。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写字上,笔记、作业看起来不算工整。“这不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林慧敏解释说,有些孩子更愿意动手实践,思维也能得到发展。所以,字迹工整和好成绩之间存在一定规律,但没有必然联系。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