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施东辉:宏观经济学的金融革新

※发布时间:2018-9-2 7:42:5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在这十年中,经济学界认识到经济理论长期以来忽视金融因素的巨大缺陷,开始将金融活动纳入宏观经济模型,力图理解金融失衡的产生机理及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经济学界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杠杆率两个层面入手,了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内生机制。在宏观层面,经济学界重新审视金融资产价格和信用创造的周期起伏,强调金融周期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冲击及重要影响。这些研究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和适度的资本管制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当前中国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也具有诸多。

  “我们自己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在控制一台原理尚未弄清的机器的时候了大错。其结果是,我们繁荣的机会可能要因此耽误一段时间--或许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面对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在《1930年大滑坡》一文中对当时经济学面临的困境作了如此表述。无独有偶,七十余年后,另一场源于美国次贷违约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无论是影响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成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并在此后十年对全球的经济、金融和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冲击,以至于向来很少介入经济事务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8年底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尖锐地向经济学家发问为何没能预测这场金融危机的来临。

  英女王之问不啻于对宏观经济学的“当头棒喝”。曾几何时,经济学家似乎显得无所不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宏观经济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主流经济学界乐观地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主要学术观点上都已经达成了广泛一致,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正朝着宏观经济理论所的方向演变。比如:以灵活的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基石、强调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周期的最佳方法、放松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等。诺得主卢卡斯在2003年美国经济学会的致辞中:“防止经济衰退的核心课题已经攻克。”

  然而,危机的爆发却打破了这种。主流经济学界对眼前发生的一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对此前金融系统中长期累积的系统风险毫无觉察或未予深思。后来成为印度央行行长的拉古拉迈·拉詹在2005年的全球央行年会上提交了一篇有先见之明的文章,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已至极其的水平。不幸的是,这一被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萨默斯视为“”,该论文在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上也只有可怜的93次下载。事实上,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主流宏观学界和政策界仍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们既没能对危机作出准确判断,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理论框架、政策和工具。那时,不仅是经济,经济学理论也正在经历“落体”。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经济学的危机,同时也是一次经济学的革新机遇。2009年9月2日,诺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刊发《经济学家为何错得如此离谱》一文,公开“炮轰”经济学同行,认为宏观经济学过往的二十年是“时代”,经济学家错误地把披着精妙数学外衣的理想主义理论当作真理和现实,对失控的制度性缺陷、对导致泡沫产生和破灭的人类有限、对导致经济运行系统出现突然崩溃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采取了选择性失明的态度。其后,诸多知名经济学家和学术期刊、财经加入反思和论战,在这场空前的反思和争论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实践者达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新共识,那就是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仅重视实体经济波动,过于简化金融市场设定,导致与现实宏观经济状况产生重大脱节。梦到钱包丢了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