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期刊速览]《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8-11-12 3:12: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的财税体制变迁,本文分析工业税制对于工业化、土地财政对于城市化的激励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化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不匹配特征。通过分析地方土地经营导致的工业税收替代效应,发现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都显著工业税收增长。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财政体制转变的三个逻辑:福利支出增长导致的城市化成本刚性上升;工业税基逐步削弱的确定性与服务业税收增长的不确定性;土地财政造成的财政。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本文对城市化新阶段的财税体制转型方向给出了。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2008—2016年的数据整理发现,经济上升时,住宅用地价格与基础设施投资同步上升,但地方对企业的征税却反向变化,即存在地方税收政策的反周期现象;同时我们还发现,住宅用地价格在大小和波动上均显著大于工业用地价格。根据发现的特征事实,我们构建了一个反映中国地方土地财政行为的DSGE模型。在本模型中,地方区分了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用税收收入和卖地收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并求解Ramsey最优财政问题。我们通过对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从理论和数量上剖析了土地财政动态加速器机制,并发现这一机制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针对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框架得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致性估计,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了上世纪末以来国有部门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抓大”政策使国有部门通过企业优化重组和部门内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国有部门和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而“放小”政策尽管对国有部门生产率有一定负效应,但通过部门间要素流动促进了制造业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贡献了1998—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25%。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提供了经验,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

  内容提要: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是党的以来中国一直强调的科技发展战略。本文扩展了Aghion等人的建模思,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和2011—2014年中国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研究了经济波动对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波动通过机会成本效应和预期收益效应两种机制对技术进步模式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和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发展通过影响预期收益效应进而影响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的关系;如果技术差距不同,金融发展对预期收益效应的影响也会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2010年前后为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折点;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关系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和空间(区域)上的差异性。本文认为可以借助本轮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经济波动加剧,同时结合金融资源对自主创新偏向性支持的手段来促进技术进步模式由以技术引进为主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型的成功转换。

  季建业的情人马宁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