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经济学院107周年院庆和《经济科学》创刊40周年之际,由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经济科学》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于2019年5月25日在大学经济学院东旭报告厅隆重举行。这也是继2018年12月9日举办的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之后,北大经济学院组织开展的又一项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大学副校长,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40周年“先锋”章获得者林毅夫,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129个重点期刊的180名主编和社长出席了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
论坛由上午的开幕式、题词、主旨、圆桌论坛和下午的八场平行分论坛以及闭幕式组成。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有:如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学期刊如何支持自主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经济学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影响,经济学研究如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大学经济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等。
大学校长代表大学致辞。他指出,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卓越的人才队伍,还需要扎实的学术交流平台。长期以来,国内经济类期刊在推进学术规范建设、繁荣经济学研究、构建经济学本土话语体系、引领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国内经济学期刊不断推出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创新,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国际视野、国际水平的经济学学科发展之,为我国经济学学科发展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百余位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齐聚一堂,展现了中国经济学的一派气象,是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习总提出,“时代是出卷人”,这要求中国经济学人和经济学期刊能够扎根中国问题,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助力解决中国经济和发展的现实重大问题,并把中国的经济学智慧和方案贡献给世界,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董志勇指出,在大学经济学院107周年院庆之际,又值《经济科学》创刊40周年的节点,在这个面临新机遇、新变革的新时代,本次论坛能够给经济学领域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一个百家争鸣、兼容并包、交流促进、合作的平台,让《经济科学》及现场各位主编所在的中国百家经济期刊,为丰富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繁荣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当仁不让的历史担当,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与理论指导。梦见钞票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科学》主编黄桂田了大学资深教授、40周年“先锋”章获得者厉以宁教授为本次论坛撰写的题词——“是人闯出来——祝贺《经济科学》创刊四十周年”。
在主旨环节,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40年“先锋”章获得者林毅夫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新中国成立70年和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解读”的主旨。林毅夫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4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堪称奇迹的辉煌成就。前30年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在重工业发展优先和进口替代战略下,也承担了前沿技术研发中的巨大成本和风险,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后40年,中国采用了渐进式的策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取得了连续40年平均经济增长达到9.4%的发展奇迹。通过比较和总结“中国奇迹”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林毅夫强调,经济结构和要素配置中的扭曲,是内生于国家发展战略选择的,而忽视这种内生性的新主义经济理论,在指导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时都宣告失败。最后,林毅夫指出,新结构经济学从具体的中国实践和历史出发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是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定能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其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发表了题为“与市场经济学”的主旨。李稻葵指出,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特别是40年取得波澜壮阔伟大成就的当代时点,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将其上升为经济学新知,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李稻葵认为,任何一项重大的经济实践上升为国际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离不开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成功发展的经济实践,二是经济实践带来的全球性重要影响,而这正是40年实践所具备的。李稻葵强调,作用的发挥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最大特色,中国作为市场经济的启动者、完善者和者,对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李稻葵呼吁,要以“与市场经济学”分支开辟为契机,更好地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服务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由“经济学期刊如何服务新时代学科发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中国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专题组成。
“经济学期刊如何服务新时代学科发展”圆桌论坛由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主持。《经济纵横》主编郭连强,《制度经济学研究》主编黄少安,《南开经济研究》主编李坤望,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平新乔,《中国社会科学》常务副总编辑民,《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中国工业经济》社长张其仔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圆桌论坛由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主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崔建华,《经济学家》执行主编丁任重,《经济科学》主编黄桂田,《教学与研究》主编/《经济学评论》执行主编邱海平,《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副总编辑文丰安,《经济研究》社长张永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围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分享了精彩观点。
“中国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圆桌论坛由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主持。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编辑部主任苏保忠,《中计评论》主编王立彦,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金融科学》编辑部主任吴卫星,《经济与管理》主编武义青,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等嘉宾围绕中国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展开了交流。
“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圆桌论坛由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孙祁祥主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湖南大学副校长杨胜刚等嘉宾围绕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本次论坛还在当天下午设置了八个平行的分论坛,包括:由《经济科学》副主编于小东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编辑部主任张皓为召集人的分论坛一;由《当代经济科学》主编冯根福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为召集人的分论坛二;由《宏观经济管理》主编任旺兵和《经济日报》理论版主任编辑欧阳优为召集人的分论坛三;由《世界经济文汇》副主编王弟海和《国际贸易问题》常务副主编崔鑫生为召集人的分论坛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和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为召集人的分论坛五;由济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冯素玲和《管理世界》编辑部副主任闫妍为召集人的分论坛六;由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钟永圣和《西部论坛》副社长、常务副主编莫远明为召集人的分论坛七;由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徐丹丹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其静为召集人的分论坛八。
论坛的闭幕式由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崔建华主持,八个分论坛总结人《经济学动态》常务副主编胡家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当代财经》副主编王展祥、《世界经济文汇》副主编王弟海、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西部论坛》常务副主编莫远明、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徐丹丹对分论坛的主要内容分别在大会做了陈述。
大学副校长发表了闭幕致辞。他指出,经济学研究除了讲求务实性外,可以借鉴哲学的视角,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对现实问题进行更长远的探讨。对于学者和期刊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性的保持,需要不断提供新知识和新思想。而文科的创造力首先源于积累,但更重要的是专业视野、跨学科视野及跨文明视野的培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化的能力,以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以北大文科建设实践为例,勉励各位嘉宾“留白”,蕴含学术,激扩思想,为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添砖加瓦。
在闭幕式总结中,崔建华“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书,并代表大学经济学院感谢各位嘉宾从全国各地赶来,汇聚在一起,共襄盛举,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纷呈、妙语连珠的发言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分享。祝愿中国经济学科能够蓬勃发展,祖国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