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物流装备> 文章内容

低价竞争、盲目进入2022物流装备企业以何“立身”

※发布时间:2024-6-23 17:47:26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体系完善三个层面提出了物流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国家冷链枢纽、产销集配中心及前后两端仓配设施建设的任务。

  《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商贸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一波波利好,让德力自动化对中国物流装备技术的明天满怀憧憬和美好的同时,也对当前市场生态充满审慎和思考:怎样做才能避免跳坑、填坑,实现自身和行业共同发展?

  2021年的物流装备市场可谓风头正劲、倍速增长。一方面呈现规模扩张趋势:2年内新增100家企业,营收由2020年的76亿元预计上涨到年底的100亿元,增速达到35%;落地场景呈现多样化,从产线到仓储到分拣到堆垛,涉及物流全产业链:产能不断扩张,呈现多地布局态势;专业细分领域,国产厂家开始和国外巨头正面“刚”,赶超国际。

  另一方面智能物流装备陷入低价门,行业陷入无序竞争,利润愈来愈低:2018年,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0%的增加值,利润却只有2.59%,美国占据17%的份额,利润占比却达到39%。单制造行业企业而言,其整体利润率不足1%。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智能机器进厂换人的需求、政策红利的倾向、技术创新的驱动,让物流装备市场进入规模扩张时代;而市场的缺乏引导和监管更是让资本和企业一窝蜂地扎入这片蓝海。两向挤兑之下,物流装备市场一篇繁荣的同时也病态丛生:产品趋同、无序竞争、高薪挖角、画地圈并之举不胜枚举,在透支未来的同时,也把行业拉入“低价门”的漩涡。

  对市场来说,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必然受追捧,这既是工业制造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对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低价谋订单是快速占领市场、获得发展的不二。

  但低价的前提是通过技术革新达到的物美价廉、质量过硬,而非以质量和偷工减料带来的降价竞争,否则就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害死客户。

  从一个小众行业走到今天的品类齐全、技术全面、参与者众多甚至可与欧美日等国外巨头分庭抗礼,物流装备行业一走来颇为不易。因而要格外无序的低价竞争对行业的危害。

  采用低品质甚至劣质产品以降低成本暂时占领市场,在惯坏客户的同时除了影响后续交付和之外,也是对企业发展埋雷。

  物流装备行业的产品都是以成套设备和系统出现,如自动化立体库系统中的堆垛机、输送机、提升机、货架等,它们彼此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某一部分产品质量不过关,牵一发而动,产品稳定性势必大受影响。

  因为长期低利润甚至负盈利的企业,是没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革新和扩大再生产的,所以核心技术人员才会频频跳槽,低质同质化的产品也因缺乏技术壁垒被同行迅速取代。

  而屋漏也会加大偏遇连阴雨的几率,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因亏损和入不敷出倒闭。从这次新冠疫情交织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原材料上涨和汇率震荡导致的部分制造业倒闭潮可见一斑。

  所以,即便客户再关注“低价”和“性价比”,但“实用”和“高品质”一定排在此之前,因为越是大型复杂的物流系统,对售后服务和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就越高,依赖性也越强,如果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客户的利益自然也无法保障。

  “独行快,众行远”,物流装备行业要想走得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康持久的生态,以品质为基,用“匠心”谋求共赢之道。

  锻造高品质产品,必须以“匠心”开。而“匠心”除了指选材用料好,还涉及到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换句话说,“匠心”可以让企业在保持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

  物流装备行业,因为是按需定制,所以非标比例相当高,这也是行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单拿最常见的货架来说,其设计、生产因为牵涉到选材、温度、表面处理、孔型、连接方式、安全防护等不同方面,所以货架型式、尺寸、颜色、承载能力各有千秋。即使是高度类似的两个物流集成系统,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如果能够以匠心推动行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非标的比例,实现规模化生产,那么设计、采购、生产和安装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有数据显示,如果自动化立体库实现了标准化,其设计成本会下降50%,采购成本会减少3—5%甚至更多,生产直接成本会下降30%以上,安装成本也会下降10—20%,尤其是软件成本,可能会下降70%以上。

  所以物流装备企业当下要学会抱团取暖、和合共赢:以品质为基础打造核心产品,以标准化为导向改进生产工艺,以匠心为原则推进规模生产。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投身其中的每个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良性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