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仓储配送> 文章内容

强化“四化”管理 解决四题 沾化区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居全市之首

※发布时间:2019-11-7 11:36:3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到手机丢了)市沾化区版图面积221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海防),438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2011年,确定省级重点贫困村103个,2016年初通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万人。

  脱贫攻坚以来,沾化区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抓手、群众增收的载体,强化“四化”管理,解决四题,产业扶贫不断登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产业扶贫项目67个,年收益高达2300余万元,占全市产业扶贫项目总收益的四分之一以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年项目收益达2000元以上,位居全省县区前列、全市县区之首。2018年底,依托强势有力、后劲十足的扶贫产业,全区顺利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

  冬枣、畜牧、水产是沾化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为30余万农民带来增收和发家致富的同时,也为扶贫开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持续动力,通过支柱产业扶贫使贫困群众连年不断缩小,从最初的3.4万缩减到1.1万余名。

  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产业扶贫如何发挥作用?针对这一工作实际,沾化区委区调整工作思,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由种养加等传统产业向光伏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转变,由资源零散持续不久向规模集约能抗风浪转型。近年来,沾化区累计投资8.08亿元,培植发展了光伏发电、特色种植养殖等一批集约化程度高、可持续性强、质量效益高的产业扶贫项目,平均年收益率达10%以上。其中,光伏扶贫产业成为排头兵。累计投资7.5亿元,建成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5处、2.5MWp小集中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处和100Mp集中式大型光伏扶贫电站1处。

  利国乡吴庙2.5MWp小集中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着眼于解决扶贫资金散、扶贫项目小、收益难保障的问题,充分用好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发挥当地荒碱土地多、光照条件好的优势,以2016年度全乡28个村产业扶贫资金742万元为启动资金,成立众利新能源公司开始建设,采取“产业扶贫资金+企业自筹资金”的模式,筹集资金2020万元建成了2.5MWP光伏扶贫项目。全乡28个村扶贫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成为众利新能源股东,按占股比例分红。同时,吸纳周边富国、富源等5个乡镇的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实现了扶贫项目资金筹集的创新。同时促进了传统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经过科学论证,采取“羊阳结合、光畜互补、上光下养”模式,将原有的简易养殖棚成钢架结构,用光伏板做棚顶,实现了“一地两用”,节约了光伏占地空间。后的养殖棚使用期限长达20多年,减少了养殖户的维修费用,实现了“阳羊得益”。

  华能沾化清风湖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出资注册资本金的42%,成立华能沾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7.29亿元、装机容量100MWp,建起了上光、下农立体互补产业模式,年发电量1.2亿度,年营业收入1.1亿元,每年实行股比分红。其中收益1200万元,整体带动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每户每年可获长期持续收益3000元。另外,按照股比分红预计,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2000余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扶贫项目,在省市有关上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将华能沾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推选为我省首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之一,在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将不断加大力度。

  如何确保产业扶贫项目持续稳定长久是产业扶贫能够长久的重中之重,为此沾化区采取“四权分置”、专业运维、资产入保、建章立制等措施,使产业扶贫项目管护运维市场化和规范化。

  “四权分置”明确责任,按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明确扶贫项目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区乡两级扶贫机构。产业扶贫资金下达到村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资金投向并明确收益率,项目建成后及时进行资产移交并在“三资”平台进行登记,实现了扶贫资产高效管理、收益长效稳定。

  专业运维提高收益,沾化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逆变器数据采集器项目,全区36个村级分布式光伏项目统一、实时监测,推动光伏扶贫项目每千瓦日均发电量均在3.3千瓦时以上,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利国吴庙2.5MWp小集中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尤其注重项目后期管护,投资50余万元,购置35台智能清扫机器人实现智能运维,配备无线模块,实现了全自动远程控制,购置无人机不定期巡航,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发电量提升10%左右。2019年4月26日,国扶办调研组来调研光伏项目时,对沾化区率先开展的光伏管护运维市场化和规范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资产入保降低风险,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全程“护航”扶贫资金项目,确保了资金运用规范、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受益。建章立制长效,近年来,沾化区陆续出台《市沾化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绘制了《沾化区项目库建设流程图》《沾化区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流程图》《沾化区项目收益分配流程图》,实行流程化作业,规范了项目运营管理。

  分级分档兜住底线,沾化区牢牢把握“精准识别、精准脱贫”要求,项目收益按照差异化分配的原则,各村在制定收益分配方案时,为贫困户根据困难程度私人订制“脱贫套餐”,收益分配向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等贫困户倾斜,优先进行兜底保障,使帮扶更加精准,更加公平,避免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弊端。

  设置村级公益岗位鼓励多劳多得,注重扶贫扶志相结合,提取部分项目收益作为公益基金,设立村级公益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有效避免了“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激发了贫困户劳动积极性。各乡镇(街道)利用扶贫资产收益设置农村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治安联防协管、乡村道等村级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468个,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此外,区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设置扶贫公益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环卫公益岗位890个,从贫困户中优先聘用。区人社局设置互助养老、照料病患等互助扶贫公益岗位112个,经公开推选,村、镇、区公示等程序选拔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

  企业带动就业增收,扶贫示范点—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设置扶贫公益岗位50个,优先招聘有致富能力、致富愿望的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大高镇九牛农牧绿色生态产业园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月工资2500—3300元,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标。

  在产业扶贫中,沾化区精确瞄准贫困户、尽可能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在参与形式上,贫困户既可以直接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增收,也可以通过务工、自有及扶贫资源入股或提供相应的配套产品及服务等间接实现产业扶贫增收。在参与机制上,不追求“统一化”而简单“一刀切”,根据扶贫产业的发展特征和贫困人口的参与能力差异,构建多元化的参与机制,根据不同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形式,构建相应的价值分享机制,推进贫困户有效参与并分享产业发展效益。

  让广大群众知情、让贫困群众受益,是产业扶贫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针对贫困群众最关心的资金项目、收益分配等重点问题,沾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公开,解决了往年群众知情渠道不畅、对产业扶贫工作参与度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注重社会群众关心关切,设置扶贫公开专栏,定期主动、全面、及时公开扶贫信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今年以来,对全区438个村的扶贫信息公开栏统一规格进行了更新设置,对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结果、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情况、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安排及完成情况、项目受益发放情况等全部予以公示公告,扶贫项目实施前公示实施方案、竣工后公告实施情况,基本做到了扶贫信息公开全覆盖。

  网络长期公开和智慧平台随时公开,利用现代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将碎片化的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基础数据紧密结合,为每户贫困户生成电子档案和二维码,通过扫描贫困户家中的二维码即可获取该户系统内所有信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使贫困户及时掌握自己享受到的政策,有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发现问题主动公开和沉入基层上门遍访,在做好信息公开的同时,创新开展“1+N”多层次遍访活动(“1”是各级全覆盖式遍访贫困对象,“N”指多个层面的专项遍访活动),主动进村入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已遍访遍查农户12405户,有效解决项目管护、收益分配等各类问题5799个。通过信息公开的多样化和扎实有效的上门遍访,全区涉贫量连年全市最低,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连年全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