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經濟形勢怎麼看宏觀調控怎麼幹

※发布时间:2016-4-21 15:51: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期,各個方面普遍關心經濟走勢,無論是數據、還是基於數據的判斷都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在供給側,既要看到3月份PMI指數達到50.2%,這是2015年8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但還要看到,一季度P同比增長6.7%,較上年四季度繼續下降0.1個百分點,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去年12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儘管3月份明顯回升至6.8%,但其持續性仍待觀察。

  在投資需求方面,既要看到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較去年四季度回升1.2個百分點;但也要看到,這一速度較去年同期低2.8個百分點,仍處於10%這一平台的邊緣。在外需方面,既要看到3月份大幅上漲18.7%,又要看到一季度出口下降了4.2%,儘管存在高基數和春節因素,但同樣反映了全球需求疲軟的局面沒有根本改善。在企業利潤方面,既要看到1-2月規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8%,也要看到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在未來走勢方面,既要看到經濟景氣先行指數連續3個月走高,2月份達到99,同時也要看到5000戶工業企業擴散景氣指數中包括宏觀經濟熱度、企業總體經營狀況、國內訂貨水平、出口產品訂單、銷貨款回籠情況、企業盈利情況等指標在2016年一季度仍在惡化。

  判斷經濟形勢的困難主要在於面臨轉折關口是否能夠準確地識別。錯失關口或者對一些跡象過度反應都將造成政策資源錯配。

  目前,對形勢的判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濟已經企穩,2016年下半年開始將從“L”的下降階段轉為持平階段;另一種認識是經濟尚未見底,仍將繼續減速,但減速的幅度或有縮小。

  我們判斷,經濟可能有繼續下行的風險,核心的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整體處於“通貨緊縮”階段,PPI與企業利潤率、投資增長之間螺旋式帶動下行的格局沒有改變。二是去產能對經濟下拉作用大於去房地產庫存對經濟的提升作用。三是基礎設施投資缺乏持續性資金保障。四是金融風險聚集導致資金市場風險偏好走低,進而影響新經濟培育。五是外部需求持續低迷的格局沒有改變。六是企業經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企業信心相對低迷。

  在此背景下,宏觀調控必須審慎,我們建議:一是在適度擴大內需的同時,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要把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統籌起來,避免相互掣肘,明確時序。二是去杠杆不能一刀切,應該結構性去杠杆;三是內需潛力與補短板要結合起來,用消費需求引領有效投資增長;四是建立防火墻,避免金融風險持續聚集,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五是積極尋找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通過加強輿論引導,提振經濟信心。

  經濟形勢怎麼看?

  我們認為,經濟企穩的若干跡象,並不足以支撐未來經濟企穩,進入“L”型走勢持平階段,下行的風險仍然較大。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依據。

  1.經濟整體處於“通貨緊縮”階段,PPI與企業利潤率、投資之間螺旋式帶動下行的格局未改變

  我國PPI已經50個月連續負增長,最大幅度接近6%的負增長,P縮減指數也是連續四個季度為負,2016年一季度剛剛轉正。對企業而言,產品價格下降,而工資成本在上升,這勢必使得企業利潤受到侵蝕,當企業看不到盈利空間,就會減少投資,經濟增長動力自然減弱。那麼,找到通縮的原因十分重要。

  一方面是產能嚴重過剩,存在大量無效供給;另一方面是全球包括國內的需求低迷,導致產品價格難以回升,而產品供給由於技術、就業等一系列因素難以停止供應,進而形成新一輪價格下行的循環。總體而言,通縮的格局,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一種表現,目前尚未出現打破這一循環的因素,這也是判斷經濟繼續下行的依據之一。

  2.去產能對經濟下拉作用大於去房地產庫存對經濟的提升作用

  產能過剩是近年來也是未來一個時期實體經濟最為突出的矛盾。為了應對上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大規模上馬的項目所形成的生產能力顯然已經超過實際需要、甚至是全球市場的需要。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背景下,這些產能必然只能越來越多地閑置下來。

  然而,由於各種體制性因素,銀行不得不繼續為這些企業放貸,地方不得不繼續為這些企業補貼並調動所能掌控的資源,使得這些企業“僵而不死”。事實上,這些企業或者行業所占有的金融、政策等資源無疑是對其他更有效率的企業或行業的一種不公平。

  舊的死不掉,市場則無法出清,新的東西缺乏激勵,也就無法走出來。“去產能”的核心,就是要市場出清。而市場出清的過程,並非是一個新舊產業、產能、產品無縫轉換的過程,中間要經歷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痛苦程度取決於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

  從我國情況看,這絕非一個特別短期的事情,短則1-2年,長則3-5年亦有可能,而且對於經濟下拉作用也可能比較大,因為製造業增長速度與以往相比會變得非常低,產業鏈長的產業都已經過剩了,新的產業的鏈條也都相對較短,這就決定,經濟系統不再是由幾個支柱產業帶動相關產業決定,產業結構將更趨複雜、增速會相對較低,但會更加穩定。

  我國近20年的產業發展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外需為主導的加工製造行業;另一條是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相關基建、原材料行業。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隨著對房地產市場預期的改變,房地產形成遠遠超越需求的庫存,對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需求也出現了退潮。房地產庫存已經存在,不能消滅,只能消化,這正是“去庫存”要做的事情。

  在此過程中,由於房地產供求關係,雖然是總供給超過總需求,但是更為突出的矛盾則是,還有相當比例的居民因為沒有支付能力而沒有被統計進入“總需求”,而還有不少居民所擁有的住房已經遠遠地超越消費層面的需求。房地產去庫存的過程,應該是通過降低房地產價格,使原來支付能力不足的人中相當一部分能夠成為“總需求”的一;同時,再通過購買存量房,並將其作為住房保障提供給需要兜底線的人群。

  然而,現實中不少地方“去庫存”採取的不是引導房地產價格下降,而是在現有價格的條件下,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這實際上把政策應該瞄准的人群做了調整,讓那些把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人重新開始啟動。“去房地產庫存”是一項任務,但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在促進經濟循環順暢的同時,讓更多的人改善住房條件。

  如果以單純的“去庫存”為目的,勢必會造成房地產需求結構進一步的扭曲,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風險也加快到來。但無論如何,房地產去庫存的過程,將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一個正向激勵,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提振的作用。但這種提振作用還遠遠不能抵消去產能對經濟的下拉作用。這就導致經濟企穩短期內還難以實現。

  3.基礎設施投資缺乏持續性資金保障

  從去年開始,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國務院加大了投資力度,採取多種方式支持投資增長。2015年年中時,全年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全部撥付到位,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流程再造,使得審批更加便捷。通過專項基金,開展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合作,支持各地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擴大投資,也取得一些成效。去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始終保持了相對較快的速度。

  然而,一方面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十分有限,即便是提高了赤字率,占比也十分微小;另一方面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大規模支持這些長期項目,將導致其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最終使得銀行不堪重負。此外,社會資本由於回報率、回報周期等因素,缺乏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動力。這些因素,將導致未來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持續性不足,因而,以此為支撐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也難以維持回升態勢。

推荐: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